游黃河古鎮
來源:本站 時間:2007-08-16 點擊數:
7月8日早晨,天氣涼爽,華宇公司工會和氣體站工會聯合組織外出活動,參加活動人數共35人,目的地是黃河古鎮——青城。
7 :30分我們乘坐大巴從510所家屬院出發,途經蘭--白高速路和白--榆鄉村柏油路,汽車走了近2小時的路程終于到達了黃河古鎮——青城。 青城位于蘭州市榆中縣北部,黃河南岸,距蘭州市約120公里,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資源更富,盛產瓜果蔬菜和大米,被譽為“隴上江南、魚米之鄉”。一路看去有很多水稻、成片的荷塘,茂密的蘆葦,尤其以盛產綠煙(水煙)聞名。此時正是荷花綻放的時節,空氣里到處彌漫著荷花、水稻和植物濕潤的清香味道。荷花的品種也很多其中有粉紅色的、純白色的、淺紅的,色彩斑斕,絢麗奪目。荷塘周圍還有很多供人們休閑娛樂的垂釣池,放眼望去一片綠色。 除了田園風光外青城還有很多名勝古跡,有高家祠堂、青城書院、青城隍廟、羅家大院、古民居四合院,這些古宅大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筑,其中有40多家保存完好,聽說近兩年也有不少外地文物收藏家光顧此地,為了保護好當地的出土文物,防止文物流失,鎮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其中最為有效的是以鑒寶展示會的形式舉辦了民間老百姓收藏展,政府將每戶持有寶物都一一登記造冊,將特別珍貴的文物統一保管,由個人保管的,政府每年都進行補貼,這一點真值得稱贊。 全體職工在導游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參觀每一處景點,認真聽著導游講解,不時提出各種個一樣的問題,頂著烈日看完青城大部分景點,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在了解羅家大院水煙的制作過程,大家可以親自品嘗水煙,有很多同志饒有興致的穿起古裝叼起水煙袋,坐在太師椅上留影,仿佛時光回到了從前,體會了一把當地主老爺的感覺,看我們的同志在休閑時是多么的放松。 當地的老人還為我們講述了李自成隱居青城的故事。大約是順治五年,三個和尚有一天突然來到青城找一個叫李斌的人,并且在李斌家住了很短的時間,就消失不見了。傳說,這三個和尚中有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另兩人是他的貼身侍衛。當時的李自成兵敗后沒有出路,索性化裝成和尚來青城投靠其叔父——李斌,由于李斌害怕清兵發現李自成藏在家中,就叫自己的兒子李自盛把李自成帶到西年口子荒無人煙的深山溝內避難。順治十一年時局穩定下來,李自盛就買下附近魏家臺子的地,蓋了三合院的房屋,讓李自成搬來住,并改名為李家莊子。據老人們講,在西年口子村莊背后的山崖上有幾個天然石洞,其中最大的那個就是李自成當年的藏身之地。究竟歷史真相如何?現在史學家們也無法定論。到底傳說中的是否是真?還待以后研究證實。 2007年4月5日青城李氏后人為李自成修墳立碑,二點八米的“闖王李自成”墓碑佇立在甘肅青城古鎮葦茨灣村龍頭堡子山下。這成為全國繼湖北通城縣、通山縣、湖南石門縣夾山寺之后的第 四個“闖王之墓”。 此墓碑正面書寫“生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闖王李自成之墓”,“順安堂一條城李氏后人立。由于李自成是否“魂留”青城目前學界尚無最終定論,因此墓碑背面沒有篆刻李自成的生平簡介。后冢兩座墳墓也立上了“闖王衛士之墓”墓碑。據說甘肅省明清史學會還初步計劃將在葦茨灣村建成李自成陵園,陵園將包括紀念堂、雕像等建筑。 結束了一日旅游,大家帶著一身疲憊和愉快的心情踏上了回程。這次活動,舉辦的很成功,大家在歡歌笑語中達到了領導與群眾的積極溝通,同志與同志的密切交流的目的,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緊密配合,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崗位為單位創造更好的未來。(趙明) |